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6节(1 / 2)





  今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四,正是冬至进补的时候。

  为了给贺妈的咳嗽断根,这段时间贺家的饭食多是营养、清淡为主,今天她决定做一顿羊肉汤给老人补一补。

  吃了早饭,老三背着他的小挎包,拉着奶奶出门散步,这是妈妈交给他的工作,每天带着奶奶出门玩。

  贺妈和老三一起去附近公园散步,刚到公园门口,几个带着小孩儿的老年人慢吞吞的走过来,这都是家里老人带着孙子出门玩儿的。

  “哟,今天来的可早。”

  贺妈笑呵呵道,“我家小孙子吃了饭就闹着出门。”

  “多出来走走好,你看你,身体最近越来越好了。”

  一群人,老的老、小的小,走了一段儿,贺妈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,歇歇脚。

  老三跑过来,从挎包里拿出一个水瓶,里面的水还是热的,“奶奶,你喝一口。”

  “哎。”贺妈接过水瓶,喝了两口下去,感觉嗓子都舒服了一些。

  等奶奶喝完,老三接过水瓶,拧紧盖子,仔细的放回挎包,又跑过去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一起玩。

  几个老人直夸贺家小孙子懂事,贺妈笑着道,“都是我媳妇儿教的好,每天都让小孙子带着我出门,交代他过一会儿给我喝水。你们说,这习惯了吧,每天到点儿不出门逛逛,都觉得今天有什么事儿没做。”

  这就凡尔赛了吧,就你家媳妇儿、孙子孝顺,我家的都是外面领养的?

  贺妈没自觉,说起自家的儿子、媳妇儿、孙子就滔滔不绝。

  得,人家都找不到话夸奖了,应付两句,带着孙儿就要走了。

  她们没那么好的媳妇儿孝敬,一会儿还要去买菜呢。

  贺妈不管,自己说的高兴了,等人都走了,站起来拍拍衣裳,带着小孙子去小湖边慢慢逛着。太阳出来了,媳妇儿说晒晒太阳对身体也有好处。

  乔静安早饭后就提着菜篮子出门了,这会儿正熟门熟路的在黑市逛着。

  一看她的打扮,一身灰扑扑的衣裳,带着帽子、口罩,裹着围巾,只剩下一双眼睛在外面。混黑市的老油子了。

  一个笑嘻嘻的青年叫住她,“同志,来一点茶叶不?年节待客、送礼,老有面子了。”

  “多少钱?”

  “嘿嘿,不要票,五块钱一斤。”

  撇了一眼碎成渣渣的茶饼,扭头就走。

  “哎,别走啊,嫌贵咱们可以谈,这可是西南那边的好茶,别看样子不行,泡出来香的很。”

  “你这个茶饼,用来煮茶叶蛋还可以,五毛钱一斤,我就来点儿。”

  五毛的价格,青年肯定不愿意的,不过他也知道他的茶叶卖相不行,你来我往砍了半天价,按照七毛钱的价格买了两斤。

  走了两步,遇到一个卖鸡蛋的,她买了五斤,给老两口留着吃。

  后面遇到卖烟的、卖酒的这些贵价东西,她都没出手。

  转了两条巷子,终于遇到一家卖羊肉的,问了价格,直接买了三斤羊肉,一根羊腿骨。虽然价格贵了点,不过人家是独门生意,没有她砍价的空间。

  想起上次找人定的奶羊,现在都还没运到东北,估计要等明年开春去了。

  回去的路上,又从空间拿了一些新鲜蔬菜、瓜果出来,放进篮子里,用布盖着。

  “这位同志,走累了吧,进来喝杯水?”

  乔静安路过一条胡同,被一个老大娘叫住。

  乔静安扭头,这人头发花白,脸颊上冻的一团红,手上也全是冻疮。身上的棉衣看着还整洁,仔细看就会发现,衣裳里面的棉花都结成团了。

  她腿边站着一个脸色蜡黄、瘦弱不堪的小姑娘,小脸儿上,一对大大的眼睛望着她。

  乔静安左右看了看,胡同两边都没有人。

  “我不渴!大娘,有什么事儿您说。”

  看她站在门口,不愿意进来,老大娘走出门,左右看了看。这还不放心,又让小孙女去胡同口看着,看人来了就喊一声。

  小姑娘跑远了,大娘从兜里摸出一块栗子黄的东西,递给她看,“看看,这东西你要吗?”

  乔静安接过,入手温润,色泽纯正。

  “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一块黄玉。”

  老大娘忐忑的看着一言不发的乔静安。

  乔静安摩挲了片刻,看向她,“大娘,您要换什么?”

  听她问价,老大娘眼睛都亮了,连忙道,“我想换粮票、换钱、换棉花票!”

  说完尴尬一笑,“我是不是要的有点多?”怕她不要,老大娘连忙又说,“这样,你觉得值多少?”

  “如果你同意,这块玉,我可以给你三十斤粮票,二十块钱。”

  老大娘连忙点头同意,这个价格比她预想的更多。

  乔静安直接从兜里拿出钱和粮票给她。

  老大娘千恩万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