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八十年代阮家小馆第53节(1 / 2)





  阮软脸上继续挂着笑容,脑子快速过滤一边,她知他也知的人物,突然,灵光一闪。

  “季远,季局!”

  王大厨一听,哈哈大笑,“季局真是好人啊!”

  心里却在想,等下次遇到季远来打饭,一定要多弄点好的,以感谢他在小老板面前替他美言。

  阮软也干笑着。

  这也算是帮他做了件好事吧!

  王大厨带着阮软进了食堂后厨,这里可比阮家小馆的厨房大了很多,餐具什么摆放的特别整齐,就连锅大大小小准备的特别齐全。

  这简直就是厨师心中的乐园啊。

  “怎么样?小老板,你看看还缺什么,我立马去写申请!”

  阮软连忙摆手,“什么都不缺!”

  厨房里有人在忙碌着,洗菜的洗菜,解刀的解刀,还有厨子已经开始炒菜了。

  阮软不禁问道:“你们中午要做多少菜啊?”

  王大厨介绍道:“一般情况下是8—10个菜,4荤4素,或者5荤5素。做好了就放那个大盆里,一会儿他们就来排队打。”

  跟阮软以前学校食堂差不多。

  “能给我看看你们现在拟好的菜单吗?”阮软决定先谈正事。

  王大厨连忙把一直放在口袋的纸拿出来,他早就准备好了,只等阮软问了。

  其他在厨房的大厨,看到王大厨这样,都很清楚,王大厨是又遇到让他崇拜的人了。

  王大厨身为厨子,只要一有机会跟厨艺很好的人交流,立马就会变成这个样子,用他的话说,遇到比自己厉害的,脸面算什么,学到东西才是真!

  阮软看了眼菜单,上面也是按着8菜一汤的份量准备的。

  什锦火锅、茄汁鲳鱼、霸王鸭、熏鱼、红烧蹄髈、土豆烧鸡、清炒时蔬

  后面一菜一汤没有写。

  显然是给她留的位置。

  “虽然他们说让你在红烧肉跟羊肉汤里二选一,不过我觉得这两样菜应该都上!”

  阮软却觉得这份菜单是有点重复了,“王大厨,我提个建议,您听听看,不恰当的地方,你就当我是胡说!”

  王大厨连忙摇头,“你尽管说!”

  “好,这菜单上有鸡,有鸭,鱼有两种,肉菜偏多,红烧肉跟羊肉汤都是肉菜,不如这样,拿下一条鱼,加一个素菜!”

  “小老板,你有推荐吗?”

  阮软想到自己用幸运值开出来的新菜,“松仁玉米,怎么样?既清爽又解腻,颜色也好看。”

  王大厨立马拿笔写在旁边,完事之后,他突然眼睛亮了,“小老板,如果不介意,能不能请你现场给我们展示一下这松仁玉米?”

  这其实正中阮软下怀,她虽然不想进市政府食堂吃饭,可,这种名人效应,她却不想丢了。

  “好呀,不然就多准备点,我顺势给大家伙炒一道菜,你们也能歇一歇!”

  王大厨没想到还有这好事,立马询问了需要的原料,着人去准备了。

  不过,阮软只让他们洗干净就好,解刀,她要亲自来。

  正好试试刀法16式的奖品,一套崭新的刀具。

  阮软把斜挎包放在一旁的椅子上,挽起袖子,又把头发挽成一个髻,双手洗干净,拿着围裙穿在身上。

  当她从挎包里拿出刀具时,王大厨顿时双眼闪闪发光,厨师对刀具的喜爱,根本不亚于,学者对钢笔,舞者对舞鞋的喜爱。

  这刀线条流畅,光泽极好,加上阮软精湛的刀功,王大厨只觉得一道光影拂过,案板上已经是切好的胡萝卜丁。

  “天哪,这速度,我以为我解刀已经算快的了,没想到小老板竟然比我更快!”

  “你也不想想阮家小馆每天多少人去吃饭,长时以往练下来,能不快吗?”

  “你们有没有注意那刀,真漂亮,也不知道在哪儿打的,小老板有一套,我不贪心,能有一把就成!”

  “这还不贪心,我能摸摸它,或者用它切一次菜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  王师傅是从小被训练切菜的,他一看阮软双腿打开,与肩同宽,下盘极稳,切菜时,也是用手臂的力量去带动刀,基本功十分扎实,不免对小老板又多了几分敬佩。

  学厨的过程肯定是枯燥乏味的,她能拥有这么出色的刀功,一定跟她长年累月的坚持离不开关系。

  那把刀上还刻了一个‘阮’字,是她的专属刀具。

  只是他也很想知道这刀是从哪里打的,或者买的。

  阮软把胡萝卜丁切好,示意他们就切这个大小厚度的。

  那两位解刀的帮厨连忙拿着胡萝卜开始切,阮软看了眼,大小可以,索性开始弄玉米粒。

  玉米粒可是大工程,阮软还是用刀切,把刀对准玉米粒的根部,切下去的时候不要太用力,刚好能切下一排的力度最好,一排切下之后,稍微转动下玉米棒,继续下一排。

  这样切下来的玉米粒,不禁外皮不会破,玉米粒中的水分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。